有的徹底消失、有的舉步維艱、有的重新來過……滬上實體書店在過去的兩年經歷了種種風雨,何時雨過天晴讓人難以預料。而讓人欣慰的是,伴隨著 “扶持政策”的出臺,作為被扶持對象的實體書店也不再坐以待斃,而是開始積極謀求自救——記者了解到,滬上首家24小時書店,改造后的大眾書局將于下周三亮相福州路。
【競爭】24小時營業應對“集團軍”
有 “老牌勁旅”上海書城,有“高端品牌”古籍書店、藝術書坊、外文書店……老上海人都知曉的 “四馬路”福州路,成了有口皆碑的文化一條街。 2005年思考樂書局資金鏈斷裂關門后,以江蘇民營書業為背景的大眾書局接盤,店內布局裝飾仍沿用思考樂舊物。在此 “書店集團軍”林立的格局之下,正值 “7年之癢”的大眾書局書架陳設已有舊態,原先兩層的格局漸漸為食品店、教育培訓機構 “割地”,實際售書面積一縮再縮。
上月16日,福州路大眾書局開始更新改造工程,大門緊鎖一度讓申城書迷誤以為又一則 “關門慘劇”發生。實際上,重新裝扮登場的大眾書局將于下周三正式亮相,并戴上全新頭銜——“24小時書店”,營業時間將從過去的12個小時擴大到24個小時。
正如其 “文化不打烊”的宣傳語,業內人士分析,大眾書局此番以 “勞模”姿態現身,正是為了應對實體書店相較網上書城最大的劣勢——服務時間局限,超長營業時間也使其能更好地為讀者服務,更在強手云集的福州路上,打出自己的 “錯位競爭牌”。
【砝碼】老上海特色+職業選書師
當然, “鳳凰涅槃”的大眾書局,制勝砝碼不僅僅是 “營業時間”這一塊。還包括了店內設施布置和營業項目上的調整。大眾書局負責人告訴記者,此次福州路大眾書局翻新整修耗資百萬元,重中之重就是突出上海本土特色,在裝修風格上采用石庫門元素,讓讀者感受到地域賦予書店的獨特性。全店提供免費無線上網、送貨上門等特色服務,還增加了咖啡吧、創業產品區,盡力增加能滿足申城白領的文化體驗內容。加大文化活動頻次和出席作者知名度,將是大眾書局重新開張后的發展方向, “一些書友會、文化沙龍會陸續在晚上召開,方便上班族前來參加,為讀者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。”
此外,頗具 “噱頭”的 “職業選書師”也將粉墨登場,為讀者提供閱讀指導服務。 “以往,傳統書店內只有營業員。他們專注于賣書,但是對圖書什么沒有興趣。 ‘選書師’所做的,是根據讀者的閱讀喜好,給他們提供閱讀建議,制定閱讀計劃。他必須是經過培訓且擁有超大閱讀量的專業人員,必須對自己書店內幾萬個品種的圖書都了然于心,必須有能力為讀者量身打造閱讀計劃。”身為 “職業選書師”的吳堅透露, “‘選書師’不是導購員。導購是營業員要做的,一般是根據讀者提供的書名,很快找到那本書。而 ‘選書師’所做的,是根據讀者的閱讀喜好,給他們提供閱讀建議。”
【前途】提倡秉燭夜讀的傳統習慣
“24小時書店”名頭雖響,卻也非前無古人,事實上, 2003年,上海就出現過一家 “24小時服務”的書店——思考樂書局浦東店,當時,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,遺憾的是好景不長,該書店在開業一年半后,因為難以承受巨大虧損而被迫關門,而全國范圍內陸續嘗試的24小時書店也多以歇業收場。
在此前車之鑒下,福州路大眾書局將營業時間擴大為全天候,這樣的轉型方式讓人不禁生憂,也讓規劃者多出幾分思考:有多少人會在夜間走進書店,書店又會如何吸引讀者?大眾書局負責人秉持著樂觀心態告訴記者: “我們原計劃將福州路上的這家店做成一個子夜書店,營業時間持續到凌晨一點,但是在做了各種調查和分析后,決定將其打造成24小時通宵書店。如今,在上海越來越多的白領青年工作、娛樂到深夜已經成了常態,忙碌之余很難抽出時間走進書店,靜下心來挑一本自己中意的書,也因此慢慢淡了在書店買書的心。而這反而為24小時書店的生存提供了土壤,讓繁忙的上班族有時間走進喧囂退去的書店,在安靜的環境中挑選一本適合自己的書,不用趕時間,不用應付擁擠和排隊,也許有一天,這會成為上班族選購圖書的黃金時間。”
此外,福州路大眾書局在經營模式上,嘗試打 “時段差異牌”:白天12小時側重常規經營,晚間12小時側重各類文化活動,如推出深夜伴讀等。“雖然夜間來讀書購書的人不見得會很多,但24小時營業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,而是文化輸出,提倡人們秉燭夜讀的傳統習慣。 ”
國北京西城區百萬莊大街22號
郵編:100037
電子郵箱:cmpedu@cmpedu.com
教材網咨詢:010-88379833
網上購書:010-88379170 / 9693
團購熱線:010-68326294
隨手掃一掃~了解多多